2024年江蘇農商行秋季校園招聘面試模擬題:讓非遺“厚家底”轉化為發展“新引擎”
熱點背景
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書記的關懷和部署下,各地深入開展非遺保護傳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遺資源。目前,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倳涍€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近年來,我國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非遺活化利用。
2022年8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透露,我國已有42項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總數位居世界第一。無論是文物節目刷屏網絡,還是非遺好物圈粉年輕人;無論是老手藝跨界創新,還是非遺走進學校課堂……如今文化遺產日益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擁抱更廣闊的未來。
模擬試題
在文化和旅游部舉辦了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國目前已有42項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表明態度。
穿越時空、記錄變遷,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厚重的文化記憶,是珍貴的歷史遺產??倲凳澜绲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足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家底豐厚、根脈綿長。未來,我國應創新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利用,將非遺“厚家底”轉化為發展“新引擎”。
2.分析“非遺”保護傳承的意義。
(1)增強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認同感。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文化之根和民族之魂,是我們民族特質、民族性格的體現,同時也是其他民族認識中華民族的標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諸如民俗節慶活動端午賽龍舟、傣族潑水節等集體儀式化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這些“非遺”的文化魅力和引力,并有一種齊心合力之感受和沖動。
(2)推動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因此保護好、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推動國家和民族發展、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承載著人類社會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因此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3.分析問題。
(1)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重視度不夠。相關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宣傳力度不夠,導致群眾頭腦中沒有對其的保護意識,群眾普遍認為這種保護的意義不大,與自身的生活關聯性較差,這種情況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的進行。
(2)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后繼無人、發展乏力。當下我國非遺常見的三種傳承方式一一家族式、師徒式、社會化傳承,由于社會價值觀、生活方式改變等原因,大都難以為繼。因此傳承人老齡化日益成為困擾非遺搶救保護的突出問題。
4.提出傳承措施。
(1)運用多樣化形式,做好非物質文化的宣傳工作。一方面,利用各種新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讓非遺資源第一時間近距離地走進公眾,可以通過AR、VR等技術手段讓群眾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感受到非遺之美。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博物館、文化館站等展示平臺的作用,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的實物展示、現場制作、表演等,增強群眾對非遺的重視度。
(2)抓準核心“傳承人”,培養引進年輕力量。利用好學校作為非遺傳承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發揮好高校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協會的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與非遺傳承人的交流合作,共同培養青年非遺傳承人,攜手探尋非遺傳承與教育融合的理想之路。
(3)建立非遺項目多元化資金扶持體系。財力保障是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應探索建立非遺項目多元化資金扶持體系,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鼓勵各省積極運用文旅融合發展基金,鼓勵企業及社會力量參與,嘗試實行多元主體開發和績效管理機制。持續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經費支持力度,加強資金管理,切實發揮資金效益,通過以獎代補、分檔考核、專項獎補等方式,支持非遺項目創造性轉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